隨著消費升級,大家可能隱約有些察覺到,傳統的購物中心已經不再能留住顧客了。傳統購物中心已經逐漸落幕,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的商業綜合體。他們重業態規劃,重體驗,重空間的設計感,重品牌招商,重后期運營,最后這些多方組合來達到最優解,這期間,各大商管公司,品牌商,設計公司,都在不斷摸索,嘗試,究竟什么樣的購物中心能滿足當代消費的需求?
一、什么是主題型購物中心
1.所謂主題型購物中心,它是有“主題”的,它根據項目所處的位置以及面臨的主力人群,根據這樣一群人的喜好,興趣,年齡,階層,教育背景甚至是收入家庭和社會角色等等來分門別類,有針對性的打造整個購物中心。根據人群屬性去規劃業態,根據人群屬性去打造對應的主題場景,根據現代人的審美,去進行建筑以及購物中心室內空間的設計,讓不同屬性的消費者進到里面,能感受到視覺和感覺的沖擊,能找到自己的“營地”。
通過對主題的具象挖掘和營銷推廣,把商品作為“道具”,服務作為“舞臺”,環境作為“布景”,使顧客在集零售、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購物中心商業活動中享受到美好的體驗。
二、為何要做“主題型”購物中心設計?
基于近幾年來,商業的不斷迭代,同質化現象在國內的購物中心領域尤為嚴重, 為了走出這個同質化的怪圈,大家紛紛在探索差異化的路線。主題型購物中心,成為了當代商業地產的熱門議題。主題型購物中心有著區別于其他的閃光點,成為聚客吸睛的利器。
三、購物中心發展存在的問題
1.業態組合同質化
隨著第四代商業模式的興起,購物中心普遍都在調整業態,大體上形成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三大主導業態,甚至各種業態的占比都有所謂的“定律”。
購物中心業態趨同化是業內相互學習和借鑒的結果,也正是因為難以避免競爭對手的“抄襲”,才導致了如今購物中心“千店一面”的格局。
2.商戶組合單一化
國內購物中心在商戶組合上過于單一化,缺乏自身的商業特色。目前基本上都是主力店(超市、百貨、影院、溜冰場)+次主力店(大型餐飲、快時尚)+其他品牌店。
走在行業前沿的企業如萬達、恒隆、凱德、華潤等都形成了一套標準化運營模式,雖各地不是簡單復制,但大體上都是大同小異。
3.建筑形態呆板化
建筑理念和規劃設計上大同小異、缺乏創新,導致購物中心的外立面、內部構造、建筑風格、景觀設計等方面千篇一律。
建筑沒有特色、設計沒有內涵,絕大多數購物中心沒有自己的“特質”,只是成為鋼筋混凝土堆積而成的堡壘,缺乏鮮活的生命力。
4.服務理念空洞化
一些購物中心,進駐的品牌不錯,整個設計規劃也不錯,就可是吸引不來人氣。這源于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不僅僅是看商場的環境、進駐的品牌,更深層次是感受服務。
比如商場內對于老人、小孩有特殊的照顧,垃圾桶的設計,衛生間的設計等舒適度是否考慮充分,商場日常是不是會舉辦一些小活動等等。
四、主題型購物中心設計的商業價值體現在哪里?
通過主題化布局,來表現購物中心的特色主題只是其中的一個策略,購物中心的特色主題還可以通過主題化故事、景觀設計、文化氣質、商品服務等要素來詮釋不同的主題特色定位。
如根據所在區域顧客的購物需要、消費心理特點、區域文化,參考購物中心的不同流派,確定購物中心主題,而后在空間處理、環境塑造、形象設計等方面對商業主題進行一致性表現,真正起到商業文化信息中心的作用。
對于購物中心來說,主題元素的注入,無疑對其今后的長期運營產生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五、主題型購物中心設計的考慮因素
1.主題規劃
融合場所精神,根據購物中心的整體定位規劃考慮;業態、商場軟硬件等均可統一規劃;
2.建筑設計
綜合建筑主體、室內裝飾、景觀等統一布局;盡可能的多挖掘主題背后的文化資源,打造文化體驗。
3.外在表現
可通過建筑、景觀、神話故事、環境、氛圍、配套設施、商業推廣等全面表現主題元素
4.精細化運作
購物中心需要在品牌招商、商場運營等環節精細化運作。如根據主題,不時舉辦各種活動,如以電影作為主題,其所有的企劃活動都應以電影為核心,進行道具展示、電影附屬商品銷售等。
5.人性化服務
主題設計之時都會假定吸引的客群,根據客群的特點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如兒童主題型,針對親子活動、兒童游樂、購物、餐飲等各方面的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人性化的指導、幫助,服務好客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