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力店及次主力店的工程技術標準
物業的建造標準必須符合相應的業態的需要
在商業綜合體系中,通常包括超市、百貨、影院、餐飲、健身、酒店等多種業態,不同業態對物業要求和標準不同,在規劃設計時必須滿足不同業態的需要。這和一般所說招商在前、建設在后有很大關系。不同業態的主力店有不同的要求,做普通的百貨荷載有400、500公斤,柱距要7米—8米,5米層高就夠了。如果做建材超市,建材超市要求荷載2-4噸,至少要8米層高,柱距要9-10米;做生活超市,5米層高就可以了;而做倉儲的話,要求荷載1-2噸,要9米層高,柱距要9-10米。如果建電影院,至少要10米層高(也就普通商業層高的兩倍),要考慮將來使用大銀幕。不同的主力店都有不同的荷載、高度、卸貨的要求,只有招商在前,與主力店進行技術對接,才能掌握好這些東西。另外,商業規劃設計還體現在設備設施的配套上。拿整個購物中心的照明來說,可能不同業態業種所需要的照明條件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大賣場(如超市),它強調的是低成本運營,肯定它在照明的器具上考慮的就是節能為主。像一些精品店或者主力的精品百貨店,他們對燈光的照明要求就會比較多。所以在電量的分配上,在系統的配置上它都會有不同的需求。這就直接體現了建筑設計規劃單位的專業性。
2、良好的內部動線設計
商業綜合體好的動線設計能引導和方便消費者購物,良好的人流動線也能延長消費者在店鋪的停留時間,帶動品牌人流量和購買率的提升,并能讓消費者體驗一種品牌所倡導的購物感覺。
商業的一切經營活動要圍繞滿足顧客的需求而展開,而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商場的動線設計。如果把商業綜合體比作一個人的話,那么動線就好像人身體內的血管一樣重要,無論上、下、左、右都必須保持通暢,不能有任何阻塞的地方。所以,商業綜合體在規劃的初期往往重點放在動線規劃上,為配合各樓層不同業種的定位,商家往往要花費很大心思和時間來研討和修復動線設計圖,直到滿足商場使用的最佳狀態為止。
好的動線規劃的作用包括:合理的動線使顧客很方便地進入商業設施;合理的動線使顧客很容易地走完整個商業設施;合理的動線使商品很容易導入商業設施;合理的動線使店員服務更加方便。
商場設計
商業的動線設計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特點: 商業綜合體的動線分四種,有給客人使用的賣場的動線,也有給后勤補給和員工上下班的后場動線。又分水平動線及垂直動線。
水平動線:
水平動線在內部交通設計上,對于引導人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商業綜合體每一層商業以電扶梯為中心來做引導客人走向的通道成為水平動線,水平動線設計最重要的是主通道動線與次通道動線的設計,一般要求在進入商場之后要有一條明顯的主通道,寬度在6~8米保證購物人群能夠擁有舒適的步行空間,使顧客在穿行主通道時,能清楚地看到商場平層的業態劃分。
綜合而言,主次干道的水平動線設計要避免讓顧客走重復的路,盡量采用圍繞中廳的雙環回型或一字形結構,這種結構可以增加商場的通透感,最大化的增加顧客視線內的商鋪數量,避免商鋪人流死角,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流,使商鋪價值達到最大化。
垂直動線:
從地面層借助電扶梯,電梯,步梯來運送消費者上下到每一個營業樓層的過程稱作垂直動線。主要的功能是自下而上引導客流。一般而言,對于5~10萬的人流,應設置18~30部扶梯,4~10部垂直電梯來滿足人流運輸的要求。百分之七八十的客人多是利用電扶梯來上下商場的樓層,所以在臺灣和日本的商業綜合體,通常采用交叉式的電扶梯(即統稱剪刀式)讓客人能右轉上樓左轉下樓,很順利地到達每一層賣場;在中國大陸則大多采用平行并排式的電扶梯,這種安排會造成上下樓的客人在同一個平臺處擠成一團,并且讓上下樓的客人必須多繞半個賣場,看似多一點商機,其實會造成客人不便而易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