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改造型城市體育綜合體設計重點是什么?由于新經濟時代發展下,由于成都城市規劃調整、產業布局變化、環保政策引導等原因,城市工業用地內的企業逐漸搬離市區,出現大量閑置廠房、車間倉庫等特業。根據2016年中央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利用舊廠房進行改造,融入新功能,恢復老城區功能與活力”。基于全民健身熱潮背景,體育產業為舊廠房改造功能融合的重點方向之一。對于這些改造型城市體育綜合體有什么特點呢?本期跟隨小編腳步一起來了解下。
1、地產特性:一二線城市中心,體育配套缺失,但擁有舊廠房、辦公樓等可改造的物業載體空間
一般位于發展中的城市區域,周邊居民區或寫字樓等集聚,但體育配套資源較匱乏,擁有可利用改造的的舊廠房、辦公樓、商場、展館等物業載體空間,建筑體量以1-10萬平方米為主。
2改造模式:體育+商業綜合體為核心打造
迎合日益激增的國民健身需求,圍繞體育+商業綜合體為核心,打造運動主題區+商業配套區兩大載體,匯集全民健身、健身培訓、大眾賽事、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多種體育休閑業態,打造面向全民健身的多功能體育綜合體。
(1)、運動主題區
占項目整體體量50%以上,由各類主題運動項目提供商組成,以運動賽事、運動體驗及運動培訓類項目為主。與知名體育明星及運營團隊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以賽事造影響,針對目標客群,通過專業的體育產業鏈為目標客群提供系統科學的培訓課程或運動體驗項目,滿足各層級客戶體驗需求。
(2)、商業配套區
占項目整體體量不到50%,以運動為主題,由零售、餐飲、兒童、配套等各類業態提供商組成。針對家庭客群提供兒童體驗、特色餐飲、體育零售等不同的消費業態,搭建一站式購物消費閉環場景,增加顧客粘性,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各有所屬,各有所樂。
3商業模式:以特色體育場館為依托,運動消費為主,帶動餐飲、親子、教育等,創新地產贏利點
為緩和商場商業同質化趨勢,以特色體育場館為依托,以體育服務為內核,突破傳統購物中心商業模式,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其中以運動消費為主導客群同時可獲得餐飲、親子、教育等方面滿足,以購物消費為主導的客群同時可獲得味蕾、視覺、感官的沖擊。形成多角度的生態鏈條,擴大項目輻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