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的空間環境是購物中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何理解空間的定義以及如何闡釋對空間的理解,在購物中心運營發展的過程中,非常之重要。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作為購物中心運營主體的管理方要對一座購物中心進行項目計劃、規劃,就需要有一個現成的,可以進行調整的空間。
這里的空間,不僅僅是是指購物中心的物質形態結構,也包括地方行政治理過程中的參與空間,商業運營與商業零售中的成本空間和增值空間,也包括消費者和商家的體驗空間與行為空間。
那么,如果實際意義上的購物中心空間釋義具有如此多的面向,是否代表購物中心作為一整個空間的形態主語,它一定處于空間釋義的核心呢?
我認為,在以購物中心的視角作為第一行為序位進行思考時,的確是這樣。但是,放在其他的觀察視角時,卻可能不一定如此。
我的思考是,如果想要對購物中心的發展具有更加直觀與更準確的認知,我們需要把購物中心的視角代入一個更大的環境,比如:我們需要思考,在地理條件的前提下,購物中心的空間在其所處商圈環境中具有怎樣的功能時,購物中心只是作為商圈的一部分或者說商圈共建的參與者。
而假使,我們用城市或區域的眼光去思考,就不僅僅需要考慮到購物中心在所處商圈內的功能或影響力,而是還要考慮其在參與整個城市的社會功能時表現出或體現出怎樣的影響力與社會帶動能力。 在這里,我會逐一敘述從這個視角去看購物中心的空間概念,需要怎樣理解空間對購物中心的重要性。
-01-
購物中心行政治理的參與空間
地方工商管理機構與市場監管部門在進行所在城市或商業環境的行政治理時,我們需要看到,首先,這需要對所在區域環境的建筑建成空間和營業面積有一定的了解。 地方政府與相關行業部門參與到市場行為或購物中心運營的活動集中度,與購物中心的人流量、零售額、入駐商家數量、對地區經濟與商業環境的帶動作用有直接的相關性。 在這里,我傾向于把這種行政治理的參與空間理解為一種行政行為的存續量和商業行為預期增量的融合,行政治理與服務的參與度不僅會考慮到購物中心在一整個區域社會環境中的實際影響力,也延伸到購物中心本身行政運營過程中體現的服務質量,這種質量不僅僅在程序上向前延伸到建筑空間體積的規劃構建,也向后延伸到具體的日常運維過程中能夠產生的效益行為。 而這種行政治理參與空間的更大意義,還體現在購物中心在所處商圈內或街道地區中承擔的綜合服務關系,即是否為所在社區街道提供更便利的生活空間,是否為地區住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社會消費場所。
-02-
商業運營與零售中的成本、增值空間
購物中心運營管理方的成本或增值空間具有更多的延展性與前瞻性以及不確定性。
購物中心作為商業環境的參與者,商業行為主體的成本與增值空間涉及到其涵蓋內容的各個方面,從所在功能地塊的土地價格變動到其中運營空間內零售商品的單個價格變動,都是這種成本或增值空間的直觀體現。
其空間特性的首要一點,在于市場的廣泛聯系網絡,普遍市場價格和單一市場價格,區域價格變動與本地價格幅度,這些都表現出這種看不見的空間聯系具有的重要功能,即商業運營的穩定程度。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一座購物中心不能確保所在場地內租售空間價格或商鋪門店涉及服務范圍、產品豐富程度,則其很難維持一個內部商業環境的客流穩定性,也就不能產生持續的經營效益。
-03-
消費者的體驗空間
作為消費者而言,一個消費場所是否能夠更大可能的滿足消費群體的體驗需求,不僅僅來自購物中心的產品或招商定位,也來自于空間內部形態帶來的體驗舒適度,對于購物中心管理方來說,提供便捷的服務是一種軟的空間優化能力,尤其在現有建成運營體量已創造一種舒適內部環境的前提下。
而且,這種體驗同時還來自于購物中心的可達性與商品豐富度,這同時指向了其建成空間的地段選址優勢與前期招商的管理能力。
-04-
商家的行為空間
作為購物中心的主要行為構成,租售商鋪入駐的品牌商家或門類形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面向消費者的商業環境豐度。 商家的零售行為甚至在具體的營業方面總體上左右著購物中心的營業效益。這種行為同時涵蓋了商家與客戶直接建立起的供需關系。
通過上面相關概念的思考簡述,想表達的是:購物中心的空間特性不僅僅存在于其物理空間尺度,也存在于更廣泛的商圈、城市、區域的各種系統聯系中,同時還有作為運營主體的購物中心管理方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的心理尺度。
這些多樣化的空間概念,事實上是可以通過各種運營管理指標進行數據量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