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百貨商場總是比購物中心擁擠
消費者感覺到的購物體驗的不同,其實正體現了百貨購物中心與購物中心在業態上的主要區別。
購物中心更加注重購物體驗和購物中心主題,面積通常要比百貨購物中心大。一般百貨購物中心的面積從幾千平米到上萬平米,很少有百貨公司的經營面積可以超越10萬平米;可對購物中心而言,5萬平方米以內的購物中心只能被稱作社區購物中心,面積在10萬平米以內的購物中心可被稱為市區購物中心,城郊購物中心面積在10萬平米以上。所以,除了從名字判斷購物中心的業態外,面積也是最易判斷這兩者的要素,而面積的大小是帶來不同購物體驗的直接原因。
但也不能單單依靠面積來判斷這兩者,因為畢竟也有小于5萬平米的購物中心。百貨購物中心和購物中心還有很多的不同。比如,體驗消費概念越來越多地引入購物中心,在它的業態組合里,會有大量的餐飲、娛樂、健身、美容等主題項目進駐。一般購物、餐飲、娛樂的比例會達到50:32:18,或者娛樂比重更高。而百貨購物中心只有商品消費,極少有什么體驗式服務項目。
另一個能感覺到的不同是,百貨有統一的收銀臺,消費者雖在各專柜選擇商品,但卻是到購物中心里固定設置的收銀臺繳費。而在購物中心,消費者是直接在專賣店內完成交易的,無須通過第三方。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別,是因為百貨購物中心主要是通過專柜銷售收入分成的方式(一般提取1至4成)獲利。百貨公司統一收銀掌握每個專柜的銷售額后,每月根據它們的提成比例進行結算,將扣除提成后的銷售資金再返回給各專柜的供應商。購物中心則主要通過分租物業的租金收入獲利,但購物中心也逐步向提成的方向發展,租金+提成的方式正在被使用。
表現在促銷形式上,百貨更多的是通過打折或返券來帶動銷量,購物中心更注重的是在購物中心內舉辦一些活動聚集人氣。但這些區別正在逐漸縮小,要把百貨做成一個類似購物中心的形式,來發展服務的外延。而購物中心也在迎合趨勢打折促銷,畢竟對于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多一些折扣比熱鬧的現場活動更能激發她們的購買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