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住宅項目,還是商業項目,都有很多設計工作。交通設計、功能分區設計、空間節點設計、環境設計、造型設計,這幾方面是建筑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方面。那么, 購物中心設計階段我們如何在項目設計階段做好成本控制呢?
1、總圖設計
總圖設計,即項目的總平面設計,這是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總圖設計中達到一個優勝效果,既能讓項目取得良好的運營業績,又能用較少的成本獲得一個好的建筑效果,在較短的時間內回收投資,這是建筑設計部門考慮的重點。
上面這張圖是上海一個非常知名的地標型購物中心的平面圖。如果從建筑設計角度來說,這樣的設計非常不錯,如果從成本造價的角度看,還是非常不錯嗎?
從圖中可以看出,項目設計了非常多的動線分流和人車分流,做到貨車、客車、人流完全分流,但這意味著大量成本的增加。雖然最后項目的運營效果非常好,但這中間真的不能節省成本了嗎?
如果一個項目相對復雜的話,總平面圖設計要追求規整;能不做地下室,盡可能不要做,能少做人防盡可能少做;讓項目盡可能快收回投資,節省貸款利息。
2、功能分區
在項目總平面圖定下后,功能分區應該怎么設計?比如動線規劃,一個復雜的商業項目,怎樣讓動線能夠把所有商戶穿起來,而這個動線又是一個相對簡潔的動線,因為過于復雜的動線造價相對高。
以上圖上海大悅城為例,它的外立面是方正直線型的,室內是圓弧形的,顯然,方正的外墻在施工階段相對容易,而且也有很好的保溫節能效果,屬于我們常說的節能建筑。室內是正圓形,不算是異型,使得施工材料比如欄桿等都可以標準化。
再看上圖這個例子。這個項目的外立面、外輪廓也很平整,用的材料也是石材、玻璃幕墻為主,異形材料很少,異形空間、平面曲折度也很少,室內空間相對平直,它的造型等整體的成本控制就比較容易達到企業既定的成本目標。
再來看鎮江萬達廣場由于是一個中型商業項目,它的成本更講究。它的建筑外形也是折線型,而不是弧線形,從成本控制、工程造價到回收現金流速度等等,這些方面都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了。設計部門應該要從項目成本管理的高度去做設計管理,做設計。
以上三個項目,第一個是央企華潤的萬象城,第二個是央企中糧的大悅城,第三個是民企萬達的萬達廣場。為什么萬達廣場對成本那么在意呢?因為民企對現金流的渴求程度和央企有非常大的區別,這在設計上都會很明顯表現出來。
任何一個房地產項目的設計不是單純的設計,理論上它是企業盈利模式在圖紙上的體現,企業對現金流的要求,企業對造價成本控制的要求,都體現在項目的建筑和設計管理上再來看一張更加有意思的圖。
這是杭州的萬象城,圖中的綠色區域都是后勤通道。看了這個圖,大家不禁都要問,后勤通道那么多,那項目的得房率有多少呢?是50%?60%?還是70%?它的租賃面積會不會受到影響?根據我的經驗判斷,它的得房率最多只有60%。這樣的得房率,如果換在萬達、換在紅星美凱龍,是不可以接受的。從節省成本的角度來說,這樣的通道的設計好嗎?
3、空間設計
來看這張圖片。大家都知道商業項目的建筑空間很重要,外力面屬于城市景觀的一部分,而室內空間是被人享用的。人流從外廣場經過,項目入口處的外立面效果非常重要,要夠炫才能讓人流連忘返,吸引人進入項目中。但是,它的設計是不是一定要非常昂貴呢?是不是不昂貴的材料、不昂貴的造型,也能做出一樣的效果呢?這就值得大家深思了。
進入到項目內部后,最受人關注的肯定是中庭,如果我們把中庭做成流線型強、趣味性強、設計感強、折線曲線很多,是不是會非常昂貴?如果只是一個中低端的購物中心,甚至只是一個社區商業,有沒有必要一定要做得這樣奢侈?建筑成本一般分為中高低三檔,那么,室內設計該怎樣選擇庭院材料、墻面材料和頂面造型,達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這都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地方。
空間設計的第三個方面是走道寬度和層高。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的入口處一般都有2-3層的高度,一個5A級的超高層甲級寫字樓,它的大堂高度應該是多少呢?層高越高得房率越低,但給人的感受越好,在成本控制方面,我們就需要找到層高和客戶敏感點的均衡,既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又能讓大家流連忘返,還做到成本相對低廉。
4、環境設計
這可以用龍湖的案例。龍湖的景觀非常有名,客戶進入他的示范區、樣板房,樣板房肯定要花點錢做,但是,它的示范區真的是那么昂貴嗎?最后建成后整個小區的景觀效果真的和樣板區的效果一樣,都樹木蒼翠茂密嗎?還是只是把樣板區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來樹立。
我們可以把綠城的景觀和龍湖的景觀來對比,哪一個更奢華?哪一個花錢更少但效果一樣呢?顯然,龍湖的景觀成本更少,根據測算,龍湖在景觀上的成本基本控制在每平米500元左右,比綠城少,原因很簡單,龍湖的樓盤以中端為主,而且選用的園林風格不需要昂貴的草木、石材。所以,不同的成本思路下,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上面這張圖表列出了上海多個購物中心的建筑數據。從中可以看出,這么多個購物中心的走道寬度、中庭面積、建筑材料都不一樣,因為不同企業對室內景觀、建筑外立面的成本控制需求不一樣。
以住宅地下室設計為例,目前開發商普遍采用的是兩類停車庫柱網,一是8.1米*8.1米,一是8.米*8.4米,都可停三輛車。但萬科有新的方案,杭州萬科某個小區用的是一種小柱網,使得每個車庫的面積只有28-29平方米,而普通小區的車庫面積則達到33-32平方米。兩者一比,哪個成本更省呢?地下室總面積一樣,但如果設計出的車庫數量不一樣,按照每個車位10萬或20萬售價計算,多出來的停車位,能為公司帶來多少銷售額增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