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位分割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當我們以經營為導向來進行劃分時,才會發現要對一個數萬平方米的賣場進行合理的鋪位分割,并非一件易事,須照顧銷售、招商、經營等各方面。而且,鋪位的分割對項目的銷售、招商及后期的經營影響深遠,需平衡每個要素。
業態定位決定分割標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商鋪分割不能盲目的進行,在著手進行鋪位分割前,首先要確定鋪位分割的標準,而鋪位分割標準的確定主要取決于項目的業態定位。
在零售的分割標準中,街鋪、內鋪的分割標準都不同;對于零售主題商城的分割甚至還分為鋪位和柜臺的區別等。
在以經營為導向的商鋪營銷時代,鋪位分割也已經不是一味“劃小鋪”的時代;鋪位分割固然要考慮到銷售的壓力,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味的劃小;要尋求銷售和經營的平衡點,做到兼顧銷售、招商與經營。
鋪位分割三要素
在明確了鋪位分割標準的基礎上,還要確定鋪位分割的三要素,即通道、開間和進深。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道要考慮主通道和次通道的區別,開間和進深需要注意二者之間的合理比例。譬如,開間和進深的比例不宜超過4,以保證每間鋪位的適用性。
不少商業項目在進行鋪位分割時,為了銷售利益最大化,不注意商鋪的開間與進深的比例,分割出開間狹窄而進深狹長的商鋪,這樣的商鋪很難適合業態經營,最后導致商鋪無法出租使用。
在鋪位分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考慮建筑柱網結構的問題,要合理處理柱網與鋪位分割之間的矛盾。譬如柱子不能在鋪位中間,不能影響商鋪的使用;柱子不能影響鋪位的展示面等,還要注意鋪位分割后的賣場人流導向和環通問題。
死角鋪位的處理也需注重,任何一個賣場在進行鋪位分割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此類問題。
根據經驗,對于鋪位分割的死角我們可以通過在保證整體實用率不至太低的前提下,適當的劃分休閑區,以增加死角區域對人流吸引力的砝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鋪位死角。
鋪位分割的矛盾
說到商場的經營定位,每個人都可以談很多的見解與看法,不少商業專家或者所謂操作經驗豐富的人士,代表發展商來拷問商業經營定位問題,當他們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總是很用心的去聆聽與學習,但一旦我告訴他們這幾萬平方米的商鋪要銷售給上千個小業主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就有些不知所措了。
如果不考慮商鋪分割銷售的問題,任何一個商場的經營定位都是多向的。
從經營品種上來說服裝鞋包、家電數碼、化妝品珠寶或者是家居建材、餐飲娛樂等等,從經營模式上來說可以是獨立經營、獨立收銀的專賣店,也可以是開放式統一經營的大賣場從業態模式上來說從傳統的百貨、超市到主題商場、購物中心都可以選擇;從商品檔次定位上高檔、中高檔或者是中檔、中低檔也都有市場。
但是當我們一旦考慮到銷售商鋪的問題時,可以選擇的定位方向就迅速縮小了,開放式的、統一收銀的不能搞了、高檔的甚至中高檔的也很困難了,反正涉及到統一經營的、統一收銀、大面積、大賣場的都難以成為商場合適的定位選擇了,因為產權分散了,無法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