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的業態比例分析
在商業設計領域內,如果說超市經營的是商品,百貨經營的是品牌,那么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經營的就是業態。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的業態分布和比例應從所處商圈整體進行考慮,購物中心設計|商業綜合體設計的差異化定位是確定各種業態組合的起點。所以作為一種集合了多種功能的商業綜合體設計|購物中心設計,對各種業態的組合、搭配,無疑是決定其能否成功經營的關鍵。
一般來說,購物中心設計|商業綜合體設計分為休閑娛樂型、主題購物型設計、生活鄰里型設計等多種定位。一般人氣旺的中心商圈購物中心設計|商業綜合體設計零售、餐飲、娛樂三大業態分布的比例,一般為5:3:2。
從不同業態的功能來說,中心商圈大賣場可以拉人氣,百貨零售可以提高購物中心品位,商場的餐飲可以延長消費者停留時間,文化娛樂可以豐富消費者生活層次,品牌專賣店可以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其它服務配套可以彌補消費者一站式消費需求。但各業態比例要找到平衡點。如主力店與次主力店、品牌店要相得益彰。主力店是龍頭,主要可以拉動人氣,合作期較長,但租金較低,對項目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對消費者的號召力;次主力店和品牌店是補充,品牌專賣店租金較高,但合作期較短,其主要貢獻體現在租金方面;餐飲對購物中心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延長消費者在購物中心的停留時間,拉動非購物消費者,但租金較低,合作期長于品牌專賣店;文化娛樂商戶對項目的主要貢獻在于增加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的文化氛圍和互動氣氛,但要有特色。
傳統的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把大部分精力和場地用來維系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百貨業態,餐飲娛樂等配套業態的占比一般都在15%--20%之間。但在商業競爭激烈、同質化越來越突出的今天,如何讓消費者更長時間的留在賣場里成了首要問題。部份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配套業態的占比已經達到35%,為消費者提供了休閑、餐飲的服務,同時配以品牌次主力店來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而百貨賣場時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面積給餐飲配套業態。
另一個顯著地變化在于樓層內的業態配比。現代購物中心設計|商業綜合體動輒10萬平米的體量使得單層面積往往達到甚至超過一萬平米,消費者很容易因為疲勞而不愿再上到其他樓層。因此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在設計垂直動線外又開始嘗試在樓層內適當開設了咖啡廳、甜品屋、水吧等業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休閑場所。這樣的搭配一般都出現在單層面積超過五千平米的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
同時,民以食為天 “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是吃出來的”這句商業經典之語道破了處于社區、商業密集區域商業物業的生存、發展之道。與服裝、百貨等同質化嚴重吸客能力嚴重下滑的現象相比,餐飲、娛樂休閑在吸引客流、聚集人氣方面無疑更勝一籌。在“體驗無極限”的追求中,定位于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區域、不同口味、不同需求的眾多消費者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味道和生活記憶。在這個過程中,餐飲業攜手娛樂、休閑企業共進無疑使最自然也是最必然的選擇。實踐經驗顯示,當餐飲的比例超過30%時,對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的人氣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同時可以大大縮短購物中心的“養促”周期。新的購物中心業態占比,餐飲美食可以達到35-45%,百貨零售35-45%,休閑娛樂15-25%。
當然,一個購物中心設計是否成功,不能只看人氣,還要看各種業態、品牌之間是否能產生消費鏈。比如一位顧客有5個消費需求,那么一個成功的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不能只滿足其一種需求,而是應該通過合理的業態組合,盡可能多個消費需求,從而產生乘數效應。所以,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業態分布比例要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科學評估,以追求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為原則和購物中心的定位來確定各業態分布比例。成都水木源創設計事務所公司專注于購物中心設計。購物中心裝修設計,成都水木源創專注于購物中心設計,成都購物中心裝修設計,大型商業體綜合體設計,家具商場設計,大型購物中心設計,主題商場設計,商場店面裝修設計,百貨商場設計,商場超市設計,城市廣場設計,購物中心裝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