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一線還是二線城市在進行綜合體景觀設計過程中,會融入當地本土文化及民族文化。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以凸顯城市歷史人文和典型地域特點。將民族元素應用到城市綜合體設計景觀中,不僅能夠讓民族元素煥發生要,更讓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的現代化與民族化融合。
民族元素是我國56個民族共同的財富,本文首先從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中民族元素的厘定入手,從多種設計手法探討了民族元素在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目的在于完善當前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應用民族素養的思路和表達,豐富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的題材和內涵。
1、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中民族元素的厘定
民族元素這一概念在諸多學科中有不同的定義和范疇,在藝術學學科中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的視角下民族元素從宏觀上說,是區別于世界其他國家設計風格、設計元素的中華民族元素,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信仰。從微觀上說,民族元素是指以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以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形象化表現,代表著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等。從這兩個方面去審視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民族元素的應用一方面是指我國傳統文化的融入,另一方面則是指民族文化的符號化、現代化展現。
2、民族元素在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應用手法
民族元素在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不是原原本本的將民族元素的復制、再現,而是對民族元素進行篩選、提煉、轉換,將民族元素的內涵和歷史沉淀進行再造,設計出形式上與立意上“信、達、雅”的符合現代審美與城市精神契合的“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創造性城市綜合體景觀。
(1)、引借手法
引借是民族元素應用最直接的方式,利用民族元素中的符號化、圖騰式的造型藝術形式,根據設計場地的風格、文化背景、景觀設施功能等各方面的因素,引用到城市綜合體景觀中,使之與城市空間融合,從而賦予其空間特定的文化和內涵。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除了將民族元素直接應用之外,還需要將民族元素中的一些符號、圖示進行現代形式感的抽象與變形,使之與現代城市綜合體景觀相結合。
例如長江流域中游的楚文化,就是在漢族文化的主體上結合了其他少數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在楚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常見火紋飾與“九頭鳥”造型,歷經千百年,已經成為楚人的信仰與標識符號。這種典型的楚元素在武漢、荊州的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中常見。
(2)、轉化手法
轉化是近年來城市綜合體景觀建設、設計的新形態。這種手法一改傳統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從零開始的局面,將原有的建筑、小品等景觀進行再利用。對于民族元素的轉化而言,是將傳統民族元素聚集場所、民族建筑、街巷等進行改造轉化,使之能夠與城市現代氣息相適應,賦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而獲得再生。例如湖北武漢的楚河漢街景觀項目,其在武漢原有的水系為依托,將西楚霸王的故事慣于其中,又將楚文化中“知音”、“屈原”等代表民族元素凸顯,將城市綜合體景觀成為城市明珠。
(3)、夸張手法
夸張手法是將民族元素的表象在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中進行夸大、變形。其是將民族元素包括材料、展現方式、尺度、色彩等進行夸張展現,突出民族元素和民族藝術感染力。
例如陜西西安大雁塔廣場中的秦腔臉譜。秦腔是陜西傳統地方戲曲,在西北地區漢族、回族中有很強的生命力。此臉譜墻以書法的形式雕刻各角色說明,夸張了民族角色臉譜在人們心中的尺度,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感。
(4)、其他方法
其他方法的融入包括了移植、對比、拼貼、重復等,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與民族元素融合中利用多種方法,雖然在表面上顯得模糊和混亂,但視覺沖擊是強烈的、夸張的、新奇的。
通過這些方法將民族元素的特征與現代設計思維組合,并再次提煉和創造,達到將民族元素創新使用的目的,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的一種記憶,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續性。
例如湖南長沙市的城市綜合體景觀“月亮粑粑”,通過湖南地區的民謠《月亮粑粑》,讓湖南地區多元民族語言、習俗展現出來。用雕塑小品的形式讓民族元素中的音樂、情懷進行表達,給人以無窮的遐想空間。
在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上,現代化、民族化與城市性格的結合是未來城市景觀發展的趨勢。在民族元素式微的當下,重視民族元素中的“形與神”,將其用現代審美形式展示,通過多元化的設計思路和切入點,令城市綜合體景觀形式多樣,更富神韻,同時也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弘揚和發展。